城市中的鄉下人情味

來趟蝸牛巷的小旅行吧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蝸牛巷,慢慢走

是一個隱藏在台南民生路的巷弄間,位於永福國小對面的一條小巷子。這次剛好有機會來已故知名台灣文學作家葉石濤的故居,而蝸牛巷的由來,便是源自於葉石濤的文章中寫道「在這蝸牛巷的巷頭買了老屋居住,貪的是這巷路位於府城西門町最繁華熱鬧的宮古座戲院後頭,是鬧區中幽靜的山谷的關係。」然而這次剛好有機會進到蝸牛巷,隨處可見的小蝸牛佇立在牆上,有的則是躲在牆的一小角哦!有趣的是,蝸牛巷裡面每一隻的蝸牛的大小形狀都不一,有的蝸牛殼還是用小鍋子來取代的呢!然而他們的共通點都是頭上的角都是用兩根湯匙呢!

牆壁旁的書、話語

進到蝸牛巷裡面,可以看到有些住戶家外面的牆就擺著一張桌子跟木椅,桌上擺著簡單的幾本書,牆上寫著一些簡單的幾句心靈雞湯的話,簡單的擺設,讓整條小巷增添了許多書香息。然而牆上所留下來的字字句句其實都是來自於葉石饕的筆下,走過路過記得不要錯過哦!好好細細品味一下文字所帶來的溫暖與能量吧!

記憶裡的那輛腳踏車

看到了這台老舊的腳踏車,就想到已經過世的阿公載著我到處晃的美好時光。阿公將收割好的蔬菜與水果裝成箱綁在後座,而我就坐在後座的小把手跟紙箱的中間,跟著阿公去把水果與蔬菜拿去分享給鄰居甚至是朋友,載著我欣賞沿途風景,跟著阿公去拜訪每個他到訪的住戶,以及珍惜與孫子的午後時光。還記得那時候的夕陽,特別閃耀動人,因為一邊騎腳踏車爺孫一邊聊天的方式,總能讓我們相談甚歡,增添不少的情感。這段回憶成為很重要的童年時光的一部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記憶裡的那張椅子

想起之前阿公與鄰居一起坐在椅子上泡茶聊天的日子,彼此有說有笑的,那時候他們下午時光總顯得特別的開心。有時候到了早上,椅子就又有了其他不同的功用,就是變成處理檳榔的前置作業的擺放處呢!老年人總是早睡早起,每當我睡醒的時候,看到的都是他們有說有笑的在剪著檳榔與談天說笑。然而在看到這張椅子後,當時他們努力工作的畫面也在我的腦海了閃過一遍。

下一站:銀同社區!

貓的主場,銀同社區

這一次來到了銀同社區的貓咪高地,位在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3巷 。這個社區有別於蝸牛巷的文青氣息,主要是以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概念,美化的社區。然而社區內也保有很多歷史悠久的文化資產,像是銀同祖廟、百年老樹、清水寺等等。

竹編夾泥牆:會呼吸的牆

透過當地人的簡單介紹,認識到了早期的人生活的智慧,所做出會呼吸的牆。給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個很大的衝擊。透過綁竹子,揉合沙土、上泥到塗白灰而製成,早期居民製作竹編夾泥牆,此材質會吸收輻射熱、調節溫度,對環境也不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呢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因它而美

然而,為了活化銀同社區,利用了一些環保創意,以及因應環保議題,透過一些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想法,以回收物與二手物品為創作,再加上一些小巧思來讓社區感覺起來更加有質感跟藝術氣息。然而牆上也是回收物再利用的用武之地!會利用一些瓶蓋、麻將、紅色塑膠碗之類的東西拼湊成機器人、蝴蝶、花花草草。讓人走進來會有一種親切的生活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七彩牆

這一片牆相較於社區其他以資源回收物創作為主而言,它的出現給了我一種很鮮豔的感覺。在這寧靜的小小社區裡,出現了這面以幾何圖形為主題的方式來繪製的塗鴉牆,將這個社區給鮮活化了起來!

 

城市中的鄉下人情味

置身於都市的這兩個社區,勾起了我童年鄉下的兒時回憶。對我而言,這半天的小旅行,讓我回想起在鄉下時寧靜的感覺。雖然沒有田園的環繞,但少不了的是那種都市裡少有的純樸。身在異鄉讀書的我,雖然體會到了都市生活所帶來的便利,但偶爾還是會想起鄉村帶給我的那種慢步調的生活。雖然鄉村生活相對單調乏味,但至少給人的感覺是輕鬆且無壓力的樂活。透過這半天的小旅行,讓我找到了城市中的鄉下人情味,也算是小小回味了一下自己曾經熟悉的生活步調。

《七號公車》:民生綠園站。
《步行》:700公尺與300公尺。就能到蝸牛巷與銀同社區囉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報導人:陳建智
企管三